2013/12/05

还是回到了金桥,宿舍

预料之中,东航最终取消了航班,并改签到了明天(今天)下午,只好打消了机场过夜的念头,时间又晚,已经是凌晨,打车回到金桥宿舍,就是这个时间了。一个晚上,完成了一次机场的往返的旅程,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,就是让人感觉很奇妙,像是错乱的感觉,明明未曾离开,却像是久游归来。睡觉

在外过夜的每个晚上

难得请假回家,偏不巧遭遇大雾,看来今晚要在机场过夜了。现在觉得自己对这种事情已经淡定了,既然自己没法决定也不能改变,那么焦急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。等吧,大不了在躺椅上过一夜:这里毕竟比散发着酸臭的,透着冷风的火车站要幸福的多。这样的经历我有很多,沈阳,长春的火车站,还有冬季的长途列车。相比之下,机场候机厅全是天堂了吧

2013/11/20

20131117 衡山路,淮海路,静安寺,南京路,人民广场,外滩

秋去冬来,已经是上海的第八个月。 回头想想,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过了上海那酷热的夏天,想来都觉得难以置信。 项目进入模测,变得轻松的多,时间多了,烦心事少了,自然有了自己的时间, 又想着在魔都的时日越来越少,并且以后应该很难再来,就不由得想抓紧时间四处走走,多体会体会上海的味道。 自衡山路出发,沿着淮海路,静安寺,南京路,人民广场,外滩。一路走下来,算是走马观花 但是我喜欢用脚步丈量城市,一直依赖公交地铁,永远不会有对一个城市的直观的印象。 衡山路淮海路据说是老租界,洋房梧桐,在冷冬中肃杀寂寥。 如果不是漫街的电动车,真的很有东京的感觉:安静,整洁,冷,不是自己的家。 路过静安寺的时候,想去请柱香,可面对金碧辉煌的寺庙和熙攘的人群不由得心生抗拒,从静安寺往东,沿着南京路,这不是新宿东街的靖国大道吗?是的,显然是错觉。 南京路最为繁华,尤其是南京西路的步行街,满是钟表店像是银座,想来这里也不是我等屌丝可以消费得起的地方,就直奔外滩。外滩去过多次了,觉得了然无味,乘地铁回来,已经黑了



2013/11/10

连沪差旅攻略

今年上海来得多,对连沪航线又爱又恨,有些心得,暂且先都记下来吧。

01登机前: 南航在上海显然处于被欺负打压的状态,所有登机口都在二号航站楼,50~57号,这是T2的最远端,从这里走出机场大概需要半小时,而上海则是东航的大本营,东航在浦东有着地理位置最好的停机位,这方面东航绝对优势。

02休息室:南航的休息室人多嘈杂,食物差,沙发舒适度不错但是却脏的要命,反观东航的浦东休息室就很好,安静,人少,冷盘精致,备餐充足。就餐区和休息区分开,整洁舒适。如果有南航那种昆仑山矿泉水就更理想了。说到缺点的话,就是沙发太窄,总是往下醋溜,全是瑕不掩瑜吧。总之完爆南航。

03飞行途中:东航空姐最漂亮,飞机餐美味,南航的飞机餐经常连冷餐盒里的最好吃那块黄油都省了,其余更是没有评价的必要。

如果是头等舱的话,南航的一排座位空间有绝对优势,甚至可以完全伸直,东航一排的空间要尴尬的多。

廉价航空的春秋倒是很出彩,春秋早期机舱布局的腿部空间小的可怜,因为当时她的机型只是单纯的增加座位,现在改用了定制的飞行座椅,省略了调节角度的功能和后置的储物篮,达到了和其他航空同等的腿部空间,真是惊喜,加上春秋机龄都极新,实在是自费出行的不二之选。

04降落后:浦东最坑爹的是二号线地铁只到22:00,要想省钱坐地铁,在航班正点的前提下至少要搭乘20:00前起飞的航班才来得及,否则只能打车,到市区要150左右。


05结论:自费的话可以选春秋,提早预定99和199的机票可以将往返成本控制在1k以下。
非自费的话,如果南航东航二选一,那么东航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对南航有压倒性优势。而且即使是南航明珠的常旅客,也可以将东航的里程航段累积到明珠卡,并没有太大的里程损失,并且在某些仓位累计航段反倒较南航更为实惠。

以人来比喻,如果说春秋是年轻精装的小伙子,南航就像是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妈般的无趣无味,那么东航(上航)可以说是美好的精致的小姑娘,让人。。

2013/09/14

20130914

虽然在微博微信和各种SNS的挤兑之下博客的空间越来越小,但是很高兴谷歌还大方的保留了blogger,这也意外的让博客回归了日记的本质。blogger当然是被封锁的,用Gae也无济于事,最后不得不祭出公司vpn的大法,才爬上来。算是记个流水账吧,给自己。

对TD的新鲜感和热度两年前便已耗费殆尽。H总走前,已经觉得继续待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,美其名曰的外企,其实不过是养着一群中年人混吃等死的边缘部门。

悲剧的是我又偏偏是属于那种有想法没能力眼高手低的人。

去年夏天,去了趟IBM,当时有个UNICA的职位,也说不上很适合自己,但是抱着做点新鲜的东西总比慢慢麻木下去好的想法去面试,很顺利,一直到最后和印度人谈条件,没谈拢。不是钱的问题,随便找个地方,都会比现在的收入多,是没给到我想要的级别,那对我来说等于毫无意义,大连这个圈子大家都懂,级别不到,做不了想做的事情,为什么要从一个粪坑跳到另一个粪坑呢? 想挪动挪动的想法就先这么撂下了。

然后就和上一篇说的那样,去了趟马尼拉,回大连后做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项目,一如既往的不考智商纯拼体力,到了年底,儿子出世,欣喜的同时心思都花在他上面。
转眼到了三月,公司要做GCA市场,GCA是我期待已久的,在大连偏安一隅多年后有了接触GCA第一线市场的机会。这是大连部门和北京第一次合作接触,最初是互不了解而且对方多少抱有严重的戒心和不信任。万事开头难啊,头两个月真是够难熬的,技术,架构工作流程完全不同,更可恨的是文化居然都tmd有这么大的差异,万幸万幸,熬过来了。

现在回想,其实在TD这几年,虽然没有GCA技术人员那种成长的机会,但还真的不算完全荒废,也亏了自己头几年所花费的那些额外的时间,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。总结下来,还是得自己硬,器大活儿好,不然啊,大家都是做技术的,都是内行,一过招儿就露馅儿了,结果肯定就是早早的滚蛋回家。

挺过了开头,被容纳接受之后,后面就轻松了很多,项目归自己管

等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,虽然是第一次嘛,手还生,但是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?方法论咱虽然不懂,但是土法上马,像是野草一样野蛮成长也挺好的。管理管理,方法不是目的,只要有结果就好,毕竟这才是项目的本源。至于方法论神马的,我一直认为跟街头的励志书没什么本质区别,忽悠人的。

项目这边一直挂在心上,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甚至不够用,转眼春去秋来,就连头阵子一个多月40度的酷暑都不知不觉过去了,公司那边统计出差天数,自己也算了算,整180天,算是半年。 除了东芝那次连续10个月的活儿,这是最长的一次了。钱,没赚到,可怜的差补都花在了机票上,欣慰的是这半年自己的成长(自我感觉),以及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并变得越来越可爱。

先写到这儿,希望家人健康,自己也健康